2020年4月18日 星期六

台南_雙博.山海圳自行車道全程紀錄


台南的自行車道!? 以前的印象還停在:只是路上畫條線、路面顛凸不平、或者變成路邊停車的...讓公機關做宣傳的虛有道路罷!?

自從看到幾張自行專用道橋上照片後,好像自行道的建設已經比之前的印象還周全;繼前兩個禮拜探訪「山海圳綠道」的南段後,看到原來還有連結「奇美博物館」與「歷史博物館」的「雙博自行車道」跟「山海圳綠道」還可以連結成一條70公里的自行車道!這讓我感到好奇。

究竟我們台南的自行車道到底已經做到什麼地步,想要一探究竟。70公里以公路車來看,最快兩小時就可以完成的距離。不過騎在路不寬也不直的專用道,以悠閒的速度來前進,可以至少花一整個上午時光。


一開始,先來發牢騷!不管是「雙博」還是「山海圳」!這些自行車道幾乎很難查到完整的資訊。電子地圖,尤其是官方的資訊,到底是藏起來,還是根本沒有。新聞報導很多,都是文字跟相片!車友的分享也不少但都很零碎。也之所以這次決定實際騎一遍,自己把實際路線畫一次。

疫情仍然嚴峻的現在,騎單車應該算是少數活動。前兩天阿中部長戴起了粉紅色口罩;我們也跟風穿起粉紅衣!

今天的雙博+山海圳自行車道全程紀錄就從 「雙博自行車道」的「奇美博物館」開始。


雙博自行車道設計的起點,在奇美博物館的後方公共自行車停車場。原來這裡還沒有自行車專用道。要跟著指示牌騎到省道,在二仁溪大橋的慢車道接道「二仁溪自行車道」。(這指示牌有點小家子氣)


進到二仁溪大橋的慢車道,就會看到二人自行車道的入口。

一進到自行車道,就能看到省道上連結台南高雄的新舊二仁溪橋。

在二三十年前,二仁溪很有名...的毒,事業廢棄物與戴奧辛氣味瀰漫整條溪。如今總算還原原來的綠色濕地面目。


梭魚橋


離梭魚橋很近的「鯽魚橋」

沿著二仁溪騎到出海口的海濱景色讓我很驚豔!




到這裡,開始是「黃金海岸自行車道」(目前有一公里多在施工,要下平面道路)



黃金海岸自行車道石牌

小美軍車道段兩邊有防風林,比較涼快...




龍岡-安平段

海岸自行車道,騎到看到龍崗新的海景陸橋,就要下平面道路。(因為繼續往前騎也沒出口)




從龍岡到安平,沒有自行車道。只有平面道路。這路線跟安平馬拉松的路線一樣。一直到健康路,才有人行道的自行車道可以騎。


傳哥帶我進亞果遊艇區參觀,假日的午後這裡還有餐廳營業,頗有休閒景點的氛圍。裡面的遊艇,就算中樂透也養不起吧!



邊騎邊拍照騎不快,早餐還沒用。所以直接切西瓜到我們熟悉的徐媽媽早餐點,甜酥餅、蛋餅與冰豆漿必點。不過他們還沒搬家前的蛋餅,更是讓我懷念。


吃完早餐,就正式上「鹽水溪自行車道」這車道建在河堤上。由於接近市區,利用的人也比較多。




前方是觀海橋,有路繞橋下而過。

橋的另一面,則有更周到的自行車連接道與觀海橋的北向車道連接。



騎到海佃路口左轉。就上完工沒很久的「鹽水溪橋」。海佃路與中華北路口附近的新「鹽水溪橋」,兩邊都有設置自行車專用道。簡直是先進城市的建設楷模!




海佃路騎到郡安路,要右轉上郡安路的自行車道。「郡安路」與嘉南大圳排水道的另一邊「安通路」,兩邊的人行道上都有自行車道。但是郡安路的自行道在「安和路口」,要切到安通路的那一邊才能繼續接自行車道。

繼續沿著自行車道,就直達不遠的歷史博物館。

史博館-南科園區段

來到史博館。雙博自行車道的終(起)點。應該也算是「雙博」與「山海圳」的分界點。




史博館旁的自行車道,繼續向北。要注意的是16k~17k這一公里,沒有自行車道,而且要跟雙向的汽機車爭道。

這條路車子真的不多,如果不是按圖索驥的騎山海圳綠道,根本不會知道這裡有自行車道。

有幾個路口有設立自行車道用號誌燈,要過的時候可以手動按啟動。

抵達南科園區,沿著大排水道的自行車道

南科園區-西拉雅大道段



進到南科園區,特別推薦園區的自行車道。例如沿著大順七路的「綠光小徑」等。後來才知道還有「121小徑」、「思源小徑」等...。自行車道小徑低於路面,所以我猜大雨時應該也有排水防汛的功能。我還沒騎透,要再找時間把所有南科園區內的自行車道探過一遍。


西拉雅大道東段的路旁自行車道。

在省道口,準備進入前方的小路。


出西拉雅大道後,過省道後就是進小路接嘉南大圳南幹線的自行車道。我們在這裡差點迷路!只因為沒有轉彎的指示牌!錯過大圳旁的自行車道入口!

在178線道路口(32K處),我們順著指示牌,先右轉在左轉,然後竟然又迷路了...後來才發現對面的自行車道口指示在斜對面而已。對於指示牌的不足與不清楚,實在很需要改進!


嘉南大圳旁的自行車道,是我個人很推的一段。騎起來很舒服。





還有一段是貼著善化省道旁邊。平常經過這一段省道,都不知道路旁樹林藏有自行車道!


可以看到前方的曾文溪橋。

嘉南大圳-曾文溪渡槽橋段

騎在自行車道上,到曾文溪的渡槽橋。自行車道的橋並不是真正的渡槽橋。而是旁邊的廢橋才是。直到今天我才知道所謂「渡槽橋」,就是讓嘉南大圳的灌溉用水過的橋,橋水道上面,還會有鐵道或道路也同時讓人車通行。



如今這座新建渡槽橋,上面的道路改為做自行車道,今年才剛(資料是寫三月中)整修完成重新開放。

橋面還滿寬的。


左邊是「舊渡槽橋」。舊渡槽橋看不見的左方是省道。紅色拱形的是自來水管。

省道的新橋完成後,車子就走新橋。水路則走自行車道這座新渡槽橋。「舊渡槽橋」已經沒有功能,我查資料;刻意拆掉一部分是因為為了防洪,讓防汛時間的曾文溪水流更順。現在體認它是寶了,列為市定古蹟,要做修復。

舊渡槽橋的修復,預定一年後完工。



從曾文溪渡槽橋出來後,結束自行車道段。回到省道,離終點烏山頭水庫已經不遠。


渡仔頭渡槽橋


官田渡槽橋

這次沿著嘉南大圳騎車,一連與三座將近的百年前的嘉南大圳水利工程的渡槽橋認識。

稍微查一下,感覺像是開了一扇窗。看來有時間也來拜訪北幹線的渡槽橋。


抵達山海圳綠道路線的終點-烏山頭水庫的正門口




這次總算將「雙博」、「山海圳綠道」解鎖。同時也感覺對九十年前嘉南平原的水利工程與歷史認知開了鎖。滋養嘉南平原的嘉南大圳,到底還有多少我所不知道雄偉工程與設計。
在肺炎疫情警報不知道何時能解除的時候,騎單車是少數還能盡情呼吸的活動。還能繼續騎透透探訪在地的歷史紀錄。(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