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日常是我遠道而來的風景」,這句書上的話,差不多說中心裡的憧憬。其實是我心裡每次來日本旅行的中心思想。幾次的自由行,無非想進一步的探索一直以來嚮往的日本日常。
既使知道日常日本人現實生活完全不是自己能想像,不過我未來也不會住在日本,不用去理現實與想像的差距。只是看到市區一棟棟的平房就心生羨慕的觀光客單純的觀光客;「一定還有我憧憬的日常」,所以每次自己看著地圖循著鐵道、以自己的腳步想進一步走到更日常的日本市街;既使是這樣,因為時間的限制,活動的範圍很有限...「如果能利用單車(甚至是公路車),能到的範圍就延伸更遠更廣了」這樣想法很早就有了。
四月在島波海道的第一次帶車旅行(四國瀨戶內海之旅首日),建立了重要的初次經驗。
剛被21號的燕子颱風破壞的關西地區還沒恢復正常的九月,JTB傳來第一屆京都LongRide活動的報名最後倒數提醒,「京都」、「135K」、也有些「爬坡」路段...這幾項都是我的菜,得到家人的特許、旻哥的同行後,就此成行。另外,因為相信日本人的效率,我不太擔心關西機場還關閉著。(關西機場9/18完全恢復正常營運)
既使知道日常日本人現實生活完全不是自己能想像,不過我未來也不會住在日本,不用去理現實與想像的差距。只是看到市區一棟棟的平房就心生羨慕的觀光客單純的觀光客;「一定還有我憧憬的日常」,所以每次自己看著地圖循著鐵道、以自己的腳步想進一步走到更日常的日本市街;既使是這樣,因為時間的限制,活動的範圍很有限...「如果能利用單車(甚至是公路車),能到的範圍就延伸更遠更廣了」這樣想法很早就有了。
四月在島波海道的第一次帶車旅行(四國瀨戶內海之旅首日),建立了重要的初次經驗。
剛被21號的燕子颱風破壞的關西地區還沒恢復正常的九月,JTB傳來第一屆京都LongRide活動的報名最後倒數提醒,「京都」、「135K」、也有些「爬坡」路段...這幾項都是我的菜,得到家人的特許、旻哥的同行後,就此成行。另外,因為相信日本人的效率,我不太擔心關西機場還關閉著。(關西機場9/18完全恢復正常營運)
這次行前一個月內才著手訂位,幸好10月還不是旺季,也許是加上最近的天災,所以機票還不貴,住宿方面就簡單的住背包客棧,這自己一個人的旅行定調一切從簡節費。除了公路車外,其他輕便的衣物行李就直接背上身。
酷航上沒訂餐,機場裡也沒賣什麼吃的,到了京都車站,已經是天黑的下午六點。已經飢腸轆轆,於是就直接拖著車袋,上京都車站樓上的拉麵小路,找一家不用排隊的拉麵店。直接點一碗大盛加肉!! 麵一上桌就有點後悔了,真的不要懷疑他們的「大盛」,跟臉盆一樣大;於是一生懸命的嗑完這碗大盛的「東京拉麵」。
京都旅遊住宿稅
才剛從新聞上聽說京都要收住宿稅,想不到我們馬上就被補收一筆;在這裡住四晚,一人補收200X4=
800日圓。京都遊客這麼多,收一點稅金增加稅收之外,應該也有一點以價制量的效果。
解釋住宿稅的用途
這間距離京都車站不遠的K'House算是很完善的背包客棧,雖然有提供市區單車的租借,不過對單車旅行客來說,並沒有提供提放自己帶去的單車位置。畢竟他們的定位本來就不是「單車」背包客棧。除此之外,各方面都不錯。
(公共廚房有冰箱、微波爐、電熱爐、電鍋等等用具,自己的東西只要標註好自己的資料就沒有問題)
這次來到京都,既然帶了公路車,就希望延伸擴大在京都的範圍,不要老是去清水寺。讓我好好的見識我所聽到的充滿歷史、傳統、神秘又美麗京都吧。我個人安排的行程是盡量騎車繞繞,6天的行程,甚至是希望騎5天。
5天的騎乘安排「計畫」,直到抵達京都當天才做最後的擬定;
金曜日:京都-奈良-吉野的中程旅行(約80K)。
土曜日:鞍馬+京都市漫騎
日曜日:參加京都LongRide(135K)
月曜日:京都市漫騎+移動大阪日
火曜日:大阪<->神戶來回->
上次在京都遊蕩,什麼都不懂;所以這次有準備一些功課。
這次也有準備小禮物送給有緣的新朋友。
到過京都、也到過大阪與奈良,但是京都到奈良之間、城市與城市之間,又是怎樣的風景?心裡常有這樣的想法,所以騎行的第一天,想從京都騎到奈良,然後再爬過吉野山到吉野這段奈良網站上推薦的路線。
ーー當初日本吸引我的地方,除了多元豐富的文化與歷史、還有的就是靜溢、乾淨、草木蔥蔥、充滿「家」的感覺的街道。
這天多雲
這天多雲
橋上兩邊,一邊寫漢字「高瀨川」、一邊寫片假名「たかせかわ」。
五条大橋頭的弁慶與牛若丸這對日本知名的君臣,在這座橋上相遇的傳說,仍是日本人津津樂道的故事。
我看著GoogleMap一路往南,大致上沿著24號國道。在這裡遇到兩條鐵道的會合並行。這個平交道站在中間,一邊是JR的奈良線、一邊是京阪電鐵的鐵道。
城際之間的國道,機慢車不常見,雖然上次有騎到德島的經驗,但是在這裡我還是覺得不懂規矩似的,不知道該用什麼樣的方式騎車,是否該騎在車輛行走的道路,還是只能騎在人行道上,又該用什麼樣的速度前進? 不敢像在台灣般的直衝,一直遇到這位騎平把公路車的老兄,他一路往前衝,我放心地跟在他後面恢復30K以上的速度前進...。
沿著主要道路騎,偶爾會遇到明確限制自行車不可騎的路段;這時,有時候是跟著前方其他自行車騎士,有時是靠著GOOGLE和盲目的探索往前騎。這段路其實沒有騎太遠,但是在路不熟的情形下,一直查路線花了不少時間。
這是跟著一個騎車的女生才找到跨越鐵道的小路。
這間7-11有提供駐車架,應該平常單車騎士的客人也不少。我建議台灣的超商也考慮引進駐車架。
這幾天的早午餐幾乎是在超商解決,騎到哪吃到哪。倒也自在。
日本超商的水很多種,隨便一拿其實大多不是原本想要的無味礦泉水。
中了一釘,還滿大一根;是否會開始延續每來一次日本騎車就中一根釘的紀錄。
木津川上奈良線鐵道的鐵橋
這個地方,大約是與京都LongRide活動的八幡木津單車道路徑交會的點。為了盡量不重複,所以規劃往南騎到奈良與吉野。
見到東大寺,奈良到着。
到奈良,還是餵了疊鹿仙貝跟小鹿互動一下。
奈良是歷史古都,很多世界遺產等級的古寺。理應選一兩間進去好好的走走,不過此時腳著卡鞋,我只想踩著踏板,感受這千年古城的氣息,不過很多路段並沒有想像中濃密行道樹圍起的歷史神秘感...。
路經此地,我看到很多金魚圖案,後來查Google,原來這裡是 「大和郡山-箱本館紺屋町」
不過看起來觀光客很少,除了來往的車輛,其他像是還沒開張的商店街道。之前有個金魚電話亭有段時間造成話題,不過網路上很多人拍的影片,電話亭裡的水早就長滿青苔,似乎沒人在維護;注定是無法延續話題。很多地方希望發展觀光,讓地方恢復昔日榮景,我想只要好好把自己地方的傳統特色保留住,他日必成為吸引遊客一遊的特色。
這段路線的最高點是這個新鹿路隧道。海拔約440公尺。做個紀錄。
過了隧道一路下滑,很快就下到吉野川河邊。
有時候會有這樣的感覺。規劃好路線與時間,抵達終點吉野,又會想著這裡又是怎樣的地方? 如果停留下來住一晚的話就好了。
一到吉野站,查看時刻表。特急列車剛好7分鐘後要發車。錯過要等數十分鐘! 不然就要坐站站停的普通車,一時之間我決定買票,以前所未有的慌急拆車兩輪、囫圇裝袋...逼得滿頭大汗。最後連繩也沒綁的抱車上車..。
看著手上皺皺的車票,完全反應方才的慌忙。這列特急,只有兩節車廂。所以這路線不是高運量的路線。不過特急列車的舒適感完全沒有少。前兩站只有我一人包車,而且畫在最喜歡的最後一排座位(後面的空間可以放愛車),換上自己預備的換穿衣物,在車廂中或看看窗外陌生而新鮮的風景、或靠著窗邊打個小盹,都是鐵道旅行的小確幸。
獨享整台特急
這一天中完成「京都-吉野路線騎行」和「近鐵吉野線的初體驗」。
晚上到車站前的YODOBASHI探一下,順便到樓上的美食區找了家「勝牛」用餐,牛肉稍微過炸,裡面還是生的,搭配各式調味各有不同的滋味,日曜日要帶旻哥來吃的時候,假日大排長龍,反而沒吃到。
這天天氣最不穩定。安排的行程希望在京都市區騎一圈。
沿著高瀨川向北騎,直到三条橋。這裡附近是高瀨川的引水口。
因為在平安時代、幕末時期,京都都是許多歷史事件的舞台。知名的幕末志士的遇難之處,就會有立碑記錄,很特別的,讓人彷彿置身百年前的日本處於脫胎換骨的幕末動亂歷史中。
日本的保存歷史,一直也是我很敬佩的。不忘記歷史的人,才有文化。日本的歷史對照中國來說,有足夠實際的記錄部分多集中近數百年而已。但其豐富文化內涵,不正是吸引我們來此一遊的理由。
三條橋下鴨川旁的引水道有鴨游水,名副其實的鴨川。
這個答案應該在這個「高瀨川源流庭苑」內可以得知,不過由於21號颱風,內部處於整修狀態沒有開放。
在逛市區之前,我還想騎到鞍馬看看。由於陰雨不斷,有點猶豫要不要放棄這個目標。但是雨真的大到無法前進嗎? 下雨的時候就躲進就近的超商,順便補充麵包水分,雨小的時候就繼續前進。
照著地圖與指標往鞍馬騎,直到遇到一個隧道,隧道口前有明確禁止自行車的標誌;查地圖原來旁邊有條舊路。
這條舊路是意外的驚喜。或許是因為新隧道的關係,這條路的車輛並不多、兩旁林木蔥鬱、路況良好,也看到很多颱風過境的整片倒木。
更棒的是經過叡山電鐵的鐵道,這裡已經很接近貴船站。
鞍馬站停止營運。叡山電鐵只開到前一站的貴船站。應該是颱風的關係。21號颱風對京都的山區造成相當的破壞。
鞍馬站前的名物店有賣「牛若餅」,味道像是紅豆麻糬,好吃! 大推!
隨後,我到不遠的貴船神社。從路口到神社有2公里的爬坡段。前年底參加奈良馬拉松後,有來走過鞍馬寺到貴船神社的山徑,後來也走這一段到貴船站。這次,用騎的上來。過不其然,因為21號颱風,這條經過傳說牛若丸練武之地的山徑,目前正在整修中。
穿著卡鞋,其實還是有點猶豫要不要爬上神社前的階梯,這天並沒有準備另一雙運動鞋。
貴船神社是日本「繪馬」的發源地。
祈禱平安後,首先就是買張上次沒玩到的「水占卜」。
自轉車御守
還有御神水做的納姆內(彈珠汽水),很傳統的包裝。貴船神社的御神水聽說很有名。納姆內的玻璃瓶有愛不釋手的質感。
下了山之後,在北山遇上好大的雨,街道可以躲雨的地方不多,雨實在太大,既使有撐傘穿雨衣,還是躲進來的大姊笑著說: すごいね!(好大的雨)
陣雨來的快,也不會下太久。我繼續探索著遠道而來尋覓的「日常」。我轉進左京區: 經過上次來過的一乘寺車站、惠文社書店...。去年好心老闆娘請我們進去躲雨的洗衣店,已經是一家餐廳。
(2017暑假的躲雨)
左京區,也許有我嚮往的日常。總有無法細細品味的可惜。
沒來這之前,哲學之道僅止於書上的印象,沿著疏水道整排的櫻花樹,寧靜之時真的很有詩意。拜雨天之賜,這天人不多。還可以從容的在旁邊的道路上,以公路車沿騎一趟。
認識京都的歷史,水利工程是相當重要的部分。
雖然小雨不斷,往銀閣寺的表參道上人潮絡繹不絕,穿著卡鞋的關係不然真想進去繞繞。離開前在一家賣おにぎり🍙(飯糰)的攤位,買個鹽飯糰: 香Q的米飯、覆上一層烤乾的海苔、加點薄鹽調味,就是我很喜歡的美食。
原本還想看看水路閣,但是走到南禪寺門口,因為牽著公路車還是不方便而作罷。沿著道路到了「疏水道紀念館」,裡面有百年來如何將琵琶湖的水鑿穿山脈,闢建人工水道引進京都的工程說明圖與歷史照片。其實對這大工程很感興趣。
紀念館的外面有一台特別的販賣機,是鋁罐裝用疏水道的水做成的飲用水。上面強調可以10年保存! 價格比一般販賣機販賣的飲用水還便宜: 100日圓。他主要是作為長久存放的急難物資用的概念。
這台販賣機,有說明是「災害救援」概念的販賣機,停電時這台販賣機仍然可以繼續運作。(好奇如何運作?) 對於這台有危機意識的裝備。充滿了好奇與欽佩。
錦市場
晚上,到不遠處高瀨川旁的澡堂「梅湯」小泡一下。
晚上到澡堂泡澡是我很大推的行程,因為泡澡可以活絡血氣通體順暢。泡完澡通常來瓶牛奶,不過這裡也有彈珠汽水;我看到上次原本到瀨戶內海想喝的特別口味,想不到是在這裡喝到。
還有其他口味的西打(碳酸)汽水。一定要試試。
跑完澡,櫃台小姐問我是不是第一次來,覺得如何?我:「是的,非常舒服」。
。她放心地說: よかった. (太好了)
泡完澡堂後到超市買塊豆腐。因為之前看旅遊節目有介紹,京都的地下水作成的豆腐特別美味;連「計程車司機的祕密京都」的作者也介紹:「好吃的豆腐,只要到豆腐店買一塊加點醬油就很美味,完全不需要去豆腐餐名店!」可惜數年前出版的書中介紹的豆腐店,Google都顯示休業。所以暫時以這包裝豆腐解饞。
日曜日-京都LongRide活動
這次來京都的重頭戲,就是參加這場135公里的騎行活動。兩天前還以為這場活動應該會因颱風而取消。想不到颱風到日本後變成低氣壓,這天反倒成為宜人適合騎車的陰天。
到達會場,現場的公路車可以用琳瑯滿目來形容。原來京都也是有這麼多人在騎公路車的。
聽到熟悉的中文,趕緊先來認親。同是台灣來的車友。今天之前不知道是否有其他台灣車友參加,後來聽說有30人左右。
現場擺放足量的掛車架,所有的公路車很整齊地擺放,在台灣的單車活動沒有看過。
報到時,只有領一張地圖和一張沒有晶片的號碼布。沒有晶片其實有點意外。
這裡多是Specialize、Pinarello 的高檔車,想不到還能遇到我的兄弟車。不過這台車的車主是參加B組(休閒組)。
也有寄物區,不過利用率不高,畢竟大部分是換好車衣直接會場的人比較多。
會場的打氣簡易維修區,也有技師協助服務。
一千多個車友看起來其實不少,不過感覺上台灣的公路車運動風氣在比例上還是比較盛一點。
這場一千多人的活動,利用八幡木津單車道,沿著桂川與木津川,河堤車道大多只能僅容兩台單車相錯的寬度,所以主辦單位每梯次放行20台左右,每梯次又有一位前導車帶領;除了宇治市區外,大多順暢不用停等,所以雖然130公里長,也騎的很順。
前20公里都在狹窄的單車道跟著前導車前進,所以速度不快。也不敢超車,尤其我們路線又不熟。
20公里第一個休息點,由於還不累,我跟旻哥決定跳過這個還有第2個補給點,直到上陡坡前的第3個補給點才停下來休息補水。
由於我們略過前兩個補給點,在這個補給點,才發現這裡的水不是無限供應,不能裝滿水壺,只能領一杯一杯的喝。這倒是一項缺失。幸好出發前3位台灣車友的導遊有塞給我們一瓶礦泉水,加上販賣機加購一瓶運動飲料。所以水分補給上才沒開天窗。其他補給品結合在地的美味名物,滋味都還不錯。
我們一路跟著前方的日本車友前進下坡。既使超越了,前方也還有其他車友。這一路線雖然130公里,不過大部分都很順暢。
這個補給點,提供炒麵和無限暢飲的冰涼煎茶。
只有宇治市區有較多的停等路口。在路口也有工作人員指示方向。
到最後一個補給點,最後20公里的河邊車道,所以緩慢節奏下來在此作停留。見有技師駐點,麻煩他協助調整已經走味的前變速,調整後整台車又活了過來。所以送了張永保安康的車票,聊表謝意。
完賽證書,感覺意義不大。幸好還有一件T恤作紀念。如果終點有安排掛完賽獎牌的話就好了。
終點的台灣季餐點,幾乎被休閒組消費光了。只好換幾個餃子稍微填一下肚皮。
晚餐是: 吃不到勝牛,至少還有拉麵。
月曜日,京都市區與移往大阪
不僅躲過颱風,最後兩天還是大晴天。先是到豐國神社逛市集,再到隔壁方廣寺看傳說中讓德川家康找到滅掉豐臣秀吉後代藉口的大鐘。一句話就認定造反引起大阪冬之陣與夏之陣。畢竟是德川家得勢的幕府,祭祀豐臣秀吉的神社到了明治天皇才得以重建,不過規模上遠遠不如其他廟宇神社,廟前10天一次的市集規模不大,但至少讓這裡不至於太過冷清。
方廣寺的大鐘
下午移動到大阪單車背包客棧,讓卡瑞拉裝袋休息,借旅館單車逛大阪城與大阪天滿宮。
這個位於谷町四丁目的背包客棧是標準的單車友善客棧。睡的地方簡單了點,像個大寢室,可能很多人會不太習慣。也不像京都K House周到,不過提供免費的平把小徑單車,這點真是非常超值。
用APPLE的IMAC當公共電腦,應該是我看過最高檔的公共電腦。
雖然不是第一次到大阪城,這次用騎的,才知道大阪城的地勢是周圍高處。難怪城池會蓋在這裡。
以單車遊街來說大阪比京都好騎多了。路比較寬,更多的自行車道。也有更多清楚的單車專用標誌。
還有個地方一直想要去。就是祭拜學問之神菅原道真的天滿宮。
我應該寫張祈祝「日檢合格!」
很幸運的,今天有盛大的二手書市集,攤位與數量都很多,一本幾乎都100日元左右,超便宜!隨手挑了幾本。逛久一點的話,應該收獲更多。
晚上到梅田逛YODOBASHI,把前日在京都YODOBASHI想買的單車用品,補買入袋。
下午的班機,有半天可以逛。本想騎到電影「阪急電鐵」中阪急寶塚線的小林或寶塚站,但是旅館人員七點才正式處理事務,出借單車。所以我只有兩小時半的時間,加上一路找路的情形下,最後只有騎到尼崎往返。
這天的早餐選在附近的7-11。
有些路口有地下道,設置欄杆不讓人跟自行車直接跨越馬路過去,相對的考慮到自行車,所以也有單車的牽引道。
這是尼崎車站連接前後站的地下道。
時間有限,這次只能騎到尼崎站。
回程鑽進一條有看到騎著菜籃車居民出入的小路,進去原來是當地的商店街。不過時間是還在陸陸續續的開店整理而已。每條商店街幾乎都會有麵包店,可以聞到麵包烘培香。
下次再來是什麼時候? 應該不會太久。
這次在京都大阪騎車的經驗,京都雖然有很多單行道,不過都會有這個「自行車除外」的特權標誌,自由的在市區任何道路任何方向遊騎,只要不妨礙他人,其實有很大的自由度。不過市區路窄、交通號誌多;需要調整為漫騎的節奏,不然會耐不住性子。要到郊區騎中長程時才能要求速度與距離。自由行用自行車取代,雙腿不容易酸,是很棒的交通方式。
---End---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