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本文之前,先下音樂...
(李欣芸: 焦糖圓舞曲 ) (手機不能一邊放youtube一邊看文...)
以前,一趟旅行回來就寫個紀錄,就接著下一場旅行。這次歐洲回來一直沒有紀錄,因為在FB上已經帶過了,這次的懶得在電腦前敲這麼多字。不過到現在還不能出國(全世界因疫情封鎖);甚至現在更嚴重了,連出門都被更限制了(第3級警戒中+居家上班),我想該不會是我作業還沒交的關係...吧..?
不然為什麼,一月回來之後沒交作業,二月這世界就陸續鎖國...都快鎖兩年~~~
人常說:「被貧窮限制了想像」。25歲之前不曾想過有機會出國;40歲之前不曾想過會去日本自由行;45歲之前覺得去歐洲的可能幾乎沒有。這次是真的搭著老爸的便車,我才有踏上歐洲的機會。不管是看過幾場的環義、環法自行車賽;看過多少電影、電視影集;對我來說歐洲是遙遠的世界...。
坐一趟飛機要飛1萬公里、11小時、跨越6個時區,才到得了德國法蘭克福機場。在台灣日落前起飛,在德國日出時抵達。在機上因為坐內側,上廁所麻煩。試著控制自己喝水的量,不過還是在降落前一個小時破功了。新的飛行經驗。
河邊的公寓建築,見識了德國人的建築美感;看一個地方的建築就可以明顯感受到他們藝術美感就是很不一樣;之前在日本也有這樣程度的特別感受;看到台灣的鐵皮屋...就想到台灣人的便宜行事風格...。
萊茵河沿岸的房屋都好美~,所謂「風景如畫」,唯有親自踏上旅程的人才能一次次的被感動到。人生中有沒有旅行或許不會影響生存,但是一定會豐富自己的人生感受。
我很喜歡沿途村落中的教堂尖塔。讓整個河邊村莊景致凸顯生動。這又讓我想要安排自由行,到裡面的街道走一走。(先想起來放...)
優美又很有歷史感的建築。很容易遙想像以前聽到的歐洲中古世紀的畫面。好像進入童話故事的歷史時光裡;原來童話裡的城堡都是真的,而且這裡到處都是;特別的是 教堂 和 城堡 現在都在我的眼前...
沿著河岸兩邊都有鐵道列車經過,這又讓我自嗨起來...好想知道往哪裡去、想坐在裡面看萊茵河風景...
下一站,來到(德國)海德堡。這裡有間數百年歷史的海德堡大學,我們走在大學城的街道上,很想走遍這裡的每一條街道,很想走到海德堡大學看看(很羨慕能在這樣的環境念書)。不過只是跟團的團客,只能匆匆停留兩小時。
海德堡-老橋
※(法國) 史特拉斯堡(Strasbourg),歐盟議會所在地之一。
來到歐洲看到第一條的輕軌。
史特拉斯堡最讓我印象深刻的,就是主教大教堂! 它的雄偉讓我相信他就是世界上最大的教堂(數百年間曾經是世界最高教堂沒錯)。教堂上密密麻麻精緻的雕刻讓我很驚訝! 整座教堂都是超級等級的博物館。什麼時候可以再來這裡了解這座教堂? 當整點的鐘聲響起,這是第一次聽見不是電視傳來的教堂鐘聲。我停下來感受仔細聆聽這鐘聲。
光是一小塊面,上面滿是精緻的聖經故事雕像。難怪歐洲大教堂都要建造數百年~
很有趣的手風琴;老闆讓小女生親自手搖手風琴機器。
我們這幾天造訪的地方,都是德法瑞邊境的地方,在歷史上的版圖曾經是屬於法國也曾經是德意志的屬地,因此不論是語言、文化與飲食,這些地方都有兩國的影響。就像眼前的 法國麵包+德國香腸。
※珂碼(COLMAR) 聽說是自由女神像設計者的故鄉
也難怪宮崎駿的動畫中有這麼多的歐洲風情(心之谷、霍爾的移動城堡...),他應該也在遊歷中深深被這裡的文化深度吸引過。
科瑪教堂
這天晚上就住在米盧斯車站附近的一間旅店,我稍微研究行程,只有這天晚上的住宿最接近車站,想要到車站看列車、甚至看是否能搭一小段? 但是最後沒有成功。因為當地或許不是大站,班次並不多,而且我過去車站時已經有點晚,整個車站裡的人不多,倒是有警察在巡邏。而且最重要的是,他們的購票方式一直搞不清楚...
米盧斯的輕軌
※(瑞士)盧森(LUZERN)
盧米斯車站售票機
盧森有名的景點是「垂死的獅子」、「卡貝爾橋」等等...,但是最吸引我的是,無軌電車(TrolleyBus),在瑞士這類BRT和路面電車LRT被大量地利用。環保大眾運輸成功運用的國度。
還有公共的電動滑板,這裡的共享交通工具,已經是非常普遍。
當天溫度其實很低,但是有太陽的晴天,而且是假日。所以出遊的民眾很多。
一輩子還沒看過真正雪的我(只想看滿滿的雪),一月冬天到歐洲也有看到雪的期待,不過還不夠冷;第6天的清晨終於至少看到冰霰了
堅固、易守難攻的雄偉建築在高聳地勢上。保護、尊貴、永久的傳承 均在城堡裡展現。
在城堡裡還能自成一個小廣場
蒂蒂湖的咕咕鐘很可愛,機械式的咕咕鐘我是有興趣的,不過喜歡的機械鐘至少七八百歐起跳,我暫時把想帶回去的想法放下。
在等巴士接送回飯店時、注意到身後的建築與雕像,建築是「法蘭克福聖保羅教堂」。這座教堂已不作為教堂使用、因為是德國第一次國民大會的地點,有很重要的意義在,所以即使曾毀於二次大戰,還是被重建回來,目前仍舉辦重要的書展與會議!
眼前除了雕像還有紀念碑、下方都有文字;求知慾的驅使,想知道這兩件紀念雕像與紀念碑的意義,導遊沒有說(也不清楚他是否知道)。原來半跪姿表情痛苦看起來有點可怕的雕像、是二次大戰被納粹迫害的受害者,讓我有點震驚的是下方的文字是紀錄納粹德國期間的12座集中營名字!
旁邊的門邊有面紀念碑、上面有人頭像、德文完全看不懂也不好查、但是第一行應該是人名;試著找出資訊;結果google找不到任何中文的說明,只能在英文維基裡解讀:
Johanna kirchner (我自己給中文譯音:喬哈娜.克爾希納)生平年間 1889~1944年(幾乎跟希特勒同年齡),出生於法蘭克福、在社會民主黨的家庭的影響下、14歲就加入社會民主黨,從事過新聞社的特派員工作、1933年因為到瑞士援助被當時國家社會主義政權(也就是納粹黨)所迫害的受害者而被通緝;她曾到賽爾參加公投籌備組織、1937年,她在史特拉斯堡投入塞爾-巴拉丁的救援組織...。
二次大戰的初期被當時被納粹德國控制的維琪法國(Vichy)的政府逮捕,曾經在法國友人的協助下被釋放,後來又被逮捕引渡回德國,最後被蓋世太保判刑10年又改判處決,在1944年柏林被處決去世。我看到了這段:
「"Keep Goethe's words in mind," wrote Kirchner in a letter to her children on the day of her death, "'Die and become'. Don't cry for me. I believe in a better future for you."」
喬哈娜也是兩位孩子的母親、在去世之前留這段話給她的孩子:「把哥德的話記在心裡」(這段有人知到含意嗎?)「『Die and become』、別為我哭泣、我相信你們會有更好的未來德國。」
「Since 1990, the city of Frankfurt am Main, Kirchner's birthplace, has yearly awarded the Johanna Kirchner Medal to those who fight against oppression, and stand up against terror, torture, and murder.」
克爾希納的出生地:法蘭克福在1990年開始設立Jorhanna Kirchner獎,表彰對抗壓迫、恐佈、酷刑、謀殺的人。
民主過程在任何地方從來都不是容易的事。
法蘭克福,與我記錄的輕軌...
==END==